膏药久久_中国专业膏药招商网

齐派医学与赵培印面瘫膏药历史渊源探寻

发布:2012-12-07  来源:膏药久久招商网

淄博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总面积5938平方千米,人口419万。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都城雄踞800年之久,形成了 "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

以扁鹊、淳于意等为代表的齐派医学作为齐文化中的靓丽奇葩,历经岁月的沧桑,不断发扬广大,在中医发展史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辉,对淄博乃至山东地区民间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有百年历史的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就是植根于齐派医学这片沃土中的代表。

两千多年前,齐地的医学就非常发达。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医学分为两派,即秦派和齐派。

我国中医学的鼻祖扁鹊秦越人和仓公淳于意同属齐派医学。是前后相接的两个医疗群体。前者以扁鹊为核心,后者以仓公为基干。各有非常清楚的师承传授系统。扁鹊师承长桑君,授徒子明、子豹、子同、子阴、子游、子仪、子越等。淳于意师承公孙光和公承阳庆,授徒宋邑、高期、王禹等。这两个群体,可考者有20多人,二者之间也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齐派医学有丰富的医学著作,它们包括:长桑君授给扁鹊的《禁方》;公孙光授给淳于意的《方化阴阳》《传语法》;公乘阳庆授给淳于意的《黄帝脉书》《扁鹊脉书》《上经》《下经》等;淳于意授给宋邑、高期、王禹等的《五诊》《经脉上》《经脉下》等。

西汉末年,在刘向主持下,李柱国校方技,便把这20多种医籍,重新定名,分别汇编于《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旁扁》等7家216卷医经和《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等11家274卷经方文中。

  齐派医学的理论哲学是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说和五行说起初是两种以理论思维来掌握世界的哲学学说。早在夏商时代,原始的阴阳说、五行说就产生在齐国的大地上。

  经西周、春秋的发展,到战国时代的邹行才把两者结合起来,成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说和五行说是在齐国产生和发育成长起来的哲学流派。这种理论后来被用以解释人的生理、病理等现象,于是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之一。

  《黄帝内经》应用阴阳五行学说,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医对生理、病理、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形成自成体系的学说。它运用阴阳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消长变化的朴素矛盾发展观点,指出人身必须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即必须“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才不致生病。主张人要积极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以此作为处理医学中各种问题的总纲。它提出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它应用五行的生、克、乘、侮等学说,一定程度地说明了肌体各腑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既相生又相克的双向关系。它还提出了所谓“母病及子”、“子病累母”等疾病传交关系和“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的治疗原则。实践证明,这些原则都是切实可行的。

比如:扁鹊善于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八纲诊病。有一次扁鹊过虢,恰遇虢太子“暴蹶而死。”扁鹊在“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的情况下,凭人家所谈的病情和自己多年中积累的经验,靠阴阳理论指导下的判断思维方式,诊断道:“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原来这是一种假死现象。在扁鹊的精心治疗下,二旬而愈(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可见齐派医学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齐派医学对于我国中医学的杰出贡献还表现在在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的同时,善于总结经验,把当时先进的哲学理论和医学理论熔铸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中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扁鹊在行医时,都会详细记下已愈患者的籍贯、姓名、职业、病名、病因、病性、诊断、治疗和愈后,形成了最初的医案,为后代留下了研究汉代医学的宝贵史料。淳于意将典型病例进行整理,写出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医案——《诊籍》。从《诊籍》可以看出,齐派医学先驱扁鹊不但精于望诊,更精于切脉,他对脉诊的研究,使中医学切脉诊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可以说,他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奠基者,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鼻祖。

在扁鹊所著的《扁鹊外经》12卷中,就有其做“五官痹医”(也叫吊线风、吊斜风;西医谓之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面瘫)的记录,遗憾的是,没有写出具体的治疗药方及配伍。因此,两千年来,面瘫仍是医学界的疑难杂症。据《清医官案》记载,就连操纵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的慈禧太后,也受此症的折磨而最终没能治愈。

正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所说:“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承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几千年中医理论,玄妙精深,是中医药学的灵魂。

至清代代,齐地名中医赵台阶在中医的发展过程中,对生命的不断探索中,对大量的面瘫病例的分析中,赵台阶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中医及面瘫治疗理论,为齐派中医发展史上增添了宝贵的一页,使得齐派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战国秦汉时期的医学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医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唐宋时黑膏药的制备逐渐完善,得到广泛使用。至明清,膏药已成为普遍民间医药。 

据《齐鲁文史资料》记载:“至明清以后,齐地的民间医学仍经久不衰,尤以各种膏药的制作著称。多据《雷公炮制论》、《太平惠民和剂方》制药,也有的采取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成方制成膏、丹、丸、散。著称者,名医赵台阶创始吊线风(面神经麻痹)膏)。”

据史料记录:赵台阶在行医过程中,发现传统膏药外治疗法有简便、经济、见效快的优点。大多肌肤之疾及心腹之患,一张膏药就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既不影响人们劳作,也省去了炮制汤药等繁节,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其行医实践中,常遇口眼歪邪、面部抽搐的“吊线风”病人痛苦不堪,长年饱受病情折磨,却苦无良法治疗。便深入钻研,终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研制成“吊线风”膏药,面瘫病予以攻克。

赵台阶制定了“传男不传女,传长子不传次子”的严格祖传秘方规定。其后,赵台阶之子赵天津(第二代传人)得其面瘫膏药之秘传。再后,赵天津传其独子赵锡庚(第三代传人)。赵锡庚为人宽厚,精于研究医学。坚守“忠厚传家远,医德继世长”的家训,宽厚待人,乐善好施。他深入研究膏药原理,根据祖上所传膏药秘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深入研究,采取辨症施治,对不同的病因施以不同的手法配制,将膏药疗效提升到新境界。

1951年2月,赵锡庚独子赵培印(第四代传人)出生。既为了寄希望于将面瘫膏药发扬广大,增强传承的紧迫责任意识;同时,也为了给第四代传承人赵培印以更多的责任压力。第三代传承人赵锡庚将这一祖传几代的面瘫疗法命名为赵培印面瘫疗法,将面瘫膏药命名为赵培印面瘫膏药。

现在,赵培印面瘫膏药在全国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并造福了数以万计的病友。因此,淄博赵培印面瘫膏药成为齐派医学文化中一张靓丽的中医药名片。淄博市人民正府于2008年9月,以淄政发[2008]56号文件,公布“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山东省人民正府于2009年9月,以鲁政发[2009]232号文件,公布“赵培印面瘫膏药制作技艺”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国齐文研究基础首席专家、山东省齐文化研究院宣教授为赵培印面瘫膏药题词:齐派医学冠周秦,源远流长传后世,赵氏膏药(赵培印面瘫膏药)名鲁中,独树一帜惠今人。

齐派医学的发展,是历久而弥新的!

相关文章:

© 2014 中国专业膏药招商网 www.gaoyao99.com 版权所有 起立睾酮贴剂专卖店
膏药久久网郑重提示:本网站为专业的膏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对交易行为负担承担任何责任及风险,请自行核实,谨慎交易。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