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是根据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思想,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纠偏祛病作用的中药方剂,也是临床补虚疗疾、增强体质、抗衰益寿的一种疗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可根据服用者的不同体质、分辨气血阴阳、辨证论治、配伍用药。
时任上海中潭医院中医主任的刘春天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余载,特别擅长采用膏方滋补调理和补虚疗疾,对于脾胃病的调治,采用消化系统膏方常常能获得极佳的疗效。
膏方调治脾胃病要辨什么?
首先就是要辨脾胃气机:
刘春天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互为表里,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饮食入胃,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主降,则水谷及其糟粕得以下行,阴阳相合,从而完成了食物的传化过程。反之,则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因此,膏方调治脾胃病,要注意升清降浊、调和阴阳,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吸收功能,从而调畅气机。因而调畅脾胃气机应贯穿始终。
其次就是要辨证结合辨病:
脾胃病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不遂、脏腑失调等。刘春天认为临床辨证时应审寒热、辨缓急、判虚实。
一般喜暖恶凉,喜温喜按,遇冷加剧,四肢不温者多为寒证;而烦渴喜饮,喜冷恶热,便秘溲赤者多为热证。外邪和情志所致者,病情多表现为急;而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者,病情多表现为缓。新病体壮,脉实者多为实证;而久病体弱,脉虚者多为虚证。
刘春天在膏方调治脾胃病时强调辨证也要结合辨病,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概括病情的发展变化。如“慢性胃炎”与“胃溃疡”之脾胃虚寒证,辨证虽同,但通过辨病,实为不同的病,故治疗也不尽相同。>>>相关推荐:【膏方怎么调理慢性胃炎?】|【中医调理胃溃疡】
那么,膏方调治脾胃病的证治有哪些?
1、升清降浊,调和脾胃: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阴土,喜燥恶湿。
在以膏方调治脾病时,要注意醒脾化湿、健脾益气;而对于胃病的调治则要注意采用和中降胃的治法。同时还应应密切关注脾胃与肝肾肺的关系,根据病情可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或调肝治脾,或养肝护胃,或疏肝和胃,或清肺降胃,或清肝健胃,或脾肾双补等。
2、脾胃同举,脾肾并重: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二者相互资生。
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赖于肾的温煦,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则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水肿等脾虚证。因此,在以膏方调治脾胃病时,要注意脾胃同举,脾肾并重,如温肾以健脾;助脾以养肾;脾肾双补。这样不仅能使得水谷精微化生,还可充养先天之本,使益精强身,固本扶元。
膏方调治脾胃病一定注意辩证论治,要注意辨治的要点是什么,证治的原则有哪些,当中医师牢记这些原则,并熟练运用于膏方的开方中时,才能得出最适宜服用者需求的特色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