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久久_中国专业膏药招商网

中医膏药简史

发布:2012-11-24  来源:膏药久久招商网

早在距今50万年以前的远古时代,人兽杂处,生活环境艰苦险恶,人们随时可能遭受猛兽蛇蝎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当人类被野兽咬伤或在寻找食物及劳动过程中被刺伤体表而引起出血时,用手指压迫或用泥土、捣烂的树叶、草茎、苔藓、唾液等来涂敷伤口减轻痛苦,这就构成了中医外治疗法的萌芽。1973年底,甘肃威旱滩坡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东汉初期医学简牍,考证了膏药的起源和确凿的证据。

膏药是古代五大制剂药物――丸、散、膏、丹、汤之一,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学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我国有关膏药疗法记载最早的医学文献先后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历史医学著作中,切记录有详细的膏药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以膏药为代表的经皮给药外治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施于患者机体表面,借助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三方面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去瘀行滞,开窍透骨,驱风散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四肢,才觉重滞,而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汉代华佗在《后汉书方术传》中记述:“若疫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乃命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夸破腹背,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夫伤寒,始得一日破,曾为膏摩火灸之即愈”。

西晋的《崔化方》中有乌膏的记载,先空煎油三分减一,停待冷,次内黄丹,更上火缓煎,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下熏陆香一钱,不冷即恐溢沸出,煎候香消尽,次下松香及黄蜡,看膏稍稠,即以点铁物上试之,斟酌硬软适中乃罢。这是膏药的制作方法。黑膏药的推出与黄丹有密切关系,远在《神农本草经》中虽已有黄丹记载称之黄丹,但制成黑色膏药却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黑膏药在唐朝初期已应用于临床。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全书共30卷,其中23卷有外治法的内容,记有乌麻膏方,内有乌麻油、黄丹、黄蜡,其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黄蜡令沫消膏成”。与孙思邈同一时代的王焘在《外治秘要》中也收集了大量外治方。当时软膏在外治中占主要地位,因此膏药的记载相对较少。

宋金元时期,医学大为兴盛,此时的外治法在临床各科都得到较快发展,膏药已与软膏剂站立同等位置,其制作方法也较为完善,但此时还没有熟药署来专门掌握药物制作机构,只有国家出版的《太平圣惠方》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唐宋之间医治疾病的实践经验总结,此时黑膏药的记述也比较多,如通神膏药、抵圣膏药、麝香膏药……等。并配有详细的制作工艺技术。在这些膏药的处方中,药味少则七八种,多则达几十余味药物,制作方法从“滴水中药不散”、“滴水中如珠”,来判断膏药是否制成,另外又记载了“悬于井底一宿去火毒”等的改进技术和操作方法。

明朝应用膏药较为普级,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是此时期的外科代表作。载有“加味太乙膏”、“乾坤一气膏”、“琥珀膏”等多种膏药的制法和用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著,辑录了大量古代文献,外治方药也占了很大比重。书中记载了不少穴位敷药疗法,明确了外治法与经络俞穴相结合使用提高临床疗效的佐证。

清代程鹏程纂辑的第一部外治专书《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专事外治,以佐内治之不逮,博收约取,汇粹精要,汇总了清代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和大法。推崇外治但不排斥内治,故于书中写道:“予汇此集,非谓尽外治之法可以废汤饮之剂也,不过取便于仓猝,使病者勿药有喜之意。”由于该书流传不广,故鲜为人知。吴尚先所著的《理论骈文》是清代成就最大、最具影响的外治专著,于1864年刊行。博采前人膏药的精粹论述,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用内治也。” 综观全书,其主要贡献是: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了外治法的理论;明确阐述了外治法和内治法之间的相互关系;系统总结了外治法,形成专门理论,并用其治疗一切内外科疾病。是一本独具一格的中医文献,对外治法的继承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后人将其誉为“外治之宗”。

从医学发展史料来看,外治法的起源远早于内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后世医家囿于《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的理论,在治疗“内病”时忽视了外治法的运用,至使外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1929年南京政府通过了所谓的“废止旧医案”,中医不断受到歧视、排斥、摧残,甚至取缔,外治法也一度湮没不彰。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医政策的贯彻落实,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医膏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技术改革。例如在临床应用上,以“冬病夏治”的冷哮方加减防治哮喘在全国中医院普遍开展,以贴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中医膏药贴敷肚脐防治晕车晕船有使用舒适清洁,携带便利等优点。在中医膏药创新中如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李现杰同志的新型膏药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采用新的背衬、药物组方和工艺,如中药超微粉化、中药电离子导入、磁疗、透皮控释吸收等,借助电、化、磁、热的能量,促进药物有外而内,继承和创新发展了古代外治法,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展现了中医膏药的强大生命力及广阔前景。

中医膏药所具备的多种优点,已受到广大医药科研工作者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新的膏药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向市场,如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主持的“中医膏药及其机械化工艺技术研究”项目,经河南省科技厅成立专家组对课题进行鉴定,省内外数十名医药界专家一致确认为是面向全国推广的优秀技术成果,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他们提出的剂型与工艺创新观点收录在中国科学数据库中。研制生产的透骨消痛贴膏、天面康贴膏、经痛贴膏、舒筋活络贴膏、晕车贴膏、小儿腹泻贴膏、退热贴膏、失眠贴膏、乳康贴膏、肝复康贴膏等100余种商品,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膏药的外治内容,提高了临床疗效,也是中医膏药纵深发展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

梳理学科发展概况,1982年8月,江苏南通市中医院率先开设内病外治门诊,1989年10月在山西晋城首家中医外治研究所开业。同年10月在江苏南通市召开了全国首届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1991年《中医外治杂志》试刊发行。1992年5月在南通召开全国第二届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1995年6月在安徽黄山召开全国第三届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以后在泰安、桂林、大连等地相继召开了六届学术会议和无锡的一次海峡两岸中医外治学术交流会。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成立。至此,标志着中医外治学科已正式形成。2005年6月,全国首家膏药机械化制作技术在郑州市现杰医药研究所研制成功,被困扰1600多年的无烟黑膏药产业化项目诞生。时至今日,全国以中医膏药开设的门诊,遍地林立;外治书籍,层出不穷;膏药产品,琳琅满目;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医膏药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必将极大的发挥它的治疗特色和优势,独树一帜,立足世界医坛,为全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相关文章:

© 2014 中国专业膏药招商网 www.gaoyao99.com 版权所有 起立睾酮贴剂专卖店
膏药久久网郑重提示:本网站为专业的膏药招商代理平台,不对交易行为负担承担任何责任及风险,请自行核实,谨慎交易。不出售任何药品,买药请到当地医院咨询,谢谢合作。